1月的一个下战书,嘉海公路旁海宁市科创中央里,一身休闲装的海宁百年光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朱叙国正在办公室忙着接听电话。这是一间近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简朴的桌椅,柜子,并没有多余的摆设,显得有些空旷。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公司的新厂房已经预备停当,机器也进入调试阶段。今年下半年,他带领的“进步发电效率的太阳能光电池模组技术项目”就将进入工业化轨道。
这个项目的工业化,不仅能有效进步现有太阳能光电池的发电效率,而且能改变这一部件依赖入口的现状,大大降低其本钱。
这是朱叙国回到海宁创业的第三年。
三年磨一剑。
这一年,对朱叙国来说,将是亮剑的时候了。
从海宁到加拿大 二十年的计算机人生
47岁的朱叙国老家位于海宁周王庙镇。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在1984年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离开海宁。
在大学毕业后,朱叙国又顺利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可以说,他是海内较早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专家。
此后,他人生的二十年,几乎都在与计算机打交道。在1997年,他到了加拿大。
“去加拿大的原因与当时流行的"千年虫"有关。”朱叙国先容,在2000年以前,全球很多计算机系统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但当系统进行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泛起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在加拿大,很多IBM出产的计算机系统都面对着这个题目。
当时,他以加拿大劳工部长切身签发专家签证的身份被邀请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匡助加拿大政府和各大银行及保险公司解决千年虫的题目。在包括朱叙国在内的良多专家的努力下,这场危机终极得以化解。
在这之后,朱叙国便待在了加拿大,为当地计算机公司工作。这一待就是七年。
比拟海内快节奏的糊口,国外的糊口更加安逸,天天几乎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糊口。工作优胜,环境柔美,不管是在物质上,仍是糊口上都有足够的知足。
但朱叙海内心依然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如意。“因为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隔阂,很难融入当地社会。”朱叙国开玩笑道,引用一句流行的话,在加拿大的糊口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半路出家 接触新材料技术
固然从事了近二十年的计算机工作,但朱叙国之后的创业却并非在这一专业领域,而是选择了完全目生的新材料行业。
“这也是一个无意偶然的机会。”他先容,在2000年的工作中,在用计算机帮人分析芯片硅材料技术时,慢慢对新材料运用有所了解。
|